婴儿硅胶用品安全吗,宝宝硅胶餐具安全吗,儿童硅胶制品安全吗
健康问题一直是人类最大的隐患,身为准妈妈的最注重的就是接下来为将要出生的宝宝准备生活用品了吧!宝宝用品你都选好了吗?什么牌子什么材质都最好呢,应该大家都听说过硅胶奶瓶,到底硅胶是什么做的呢?到底是不是比较安全好用呢?东莞硅胶制品厂为你解答:
硅胶奶瓶是采用液态硅胶(LSR)制成的奶瓶,不含双酚A,也不会破碎,具有优异的透明度、抗撕裂强度、回弹性、抗黄变性、耐热老化性和耐候性。
制作奶瓶时硅胶的粘度适中、便于操作,制品透明性高,可看到模具内灌铸材料是否有气泡等缺陷,线收缩率≤0.1%,复制制品尺寸精密。
一般来说,硅胶按其性质及组分可分为有机硅胶和无机硅胶两大类
儿童硅胶餐盘
无机硅胶是一种高活性吸附材料,通常是用硅酸钠和硫酸反应,并经老化、酸泡等一系列后处理过程而制得。硅胶属非晶态物质,其化学分子式为mSiO2 .nH2O。不溶于水和任何溶剂,无毒无味,化学性质稳定,除强碱、氢氟酸外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反应。各种型号的硅胶因其制造方法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微孔结构。硅胶的化学组份和物理结构,决定了它具有许多其它同类材料难以取代的特点:吸附性能高、热稳定性好、化学性质稳定、有较高的机械强度等,家庭用做干燥剂,湿度调节剂,除臭剂等;工业用作油烃脱色剂,催化剂载体,变压吸附剂等;精细化工用分离提纯剂,啤酒稳定剂,涂料增稠剂,牙膏摩擦剂,消光剂等。
有机硅胶是一种有机硅化合物,是指含有Si-C键、且至少有一个有机基是直接与硅原子相连的化合物,习惯上也常把那些通过氧、硫、氮等使有机基与硅原子相连接的化合物也当作有机硅化合物。其中,以硅氧键(-Si-O-Si-)为骨架组成的聚硅氧烷,是有机硅化合物中为数最多,研究最深、应用最广的一类,约占总用量的90%以上。
有机硅主要分为硅胶、硅树脂、硅油、硅烷偶联剂四大类。
硅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化学性质稳定,不燃烧。硅胶是一种非晶态二氧化硅,应控制车间粉尘含量不大于10毫克/立方米,需加强排风,操作时戴口罩。
硅胶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对人的皮肤能产生干燥作用,因此,操作时应穿戴好工作服。若硅胶进入眼中,需用大量的水冲洗,并尽快找医生治疗。
蓝色硅胶由于含有少量的氯化钴,有潜在毒性,应避免和食品接触和吸入口中,如发生中毒事件应马上找医生治疗。
硅胶在使用过程中因吸附了介质中的水蒸汽或其他有机物质,吸附能力下降,可通过再生后重复使用。
爸爸 妈妈 们是否有发现,宝宝使用的用品中,很多都是使用硅胶做成的。硅胶做的餐具、硅胶做的奶嘴、硅胶牙刷等。宝宝用品一般可采用塑料、硅胶、不锈钢等耐摔材料,而“入口”的产品大多会使用硅胶,为什么这些常见的“入口”的宝宝用品要选硅胶呢?使用硅胶材质做成的婴儿用品与其他材质制作的什么不同呢?下面大家将逐一讲解。
要让小宝宝健康成长,一定要严防“病从口入”,不仅要保证食物本身的安全,同时也要确保餐具的洁净。奶瓶、奶嘴、餐碗、汤勺等等,甚至是玩具,只要可能会被宝宝放入口中的东西,都不能忽略了安全 性 。
如何确保BB餐具、用具的安全呢?大多数人都只知道清洁和消毒,而忽略根本——材料安全。
奶瓶是新生宝宝的第一件“餐具”,不仅是喂奶,宝宝喝水或其他冲剂时也需要用到。
其实奶瓶并不是非硅胶不可。从材质上区分,奶瓶大致分成玻璃奶瓶、塑料奶瓶、硅胶奶瓶3类;其中,塑料奶瓶又有PC奶瓶、PP奶瓶、PES奶瓶、PPSU奶瓶等类别。一般建议0-6个月宝宝选用玻璃奶瓶;满7个月以后,宝宝可以自己拿着奶瓶喝时,选择安全耐摔的硅胶奶瓶。
3类奶瓶中,玻璃材料最安全,但不耐摔。所以疑问就在于,为什么7个月后,要给宝宝选硅胶奶瓶而不是塑料奶瓶?
首先当然是安全性。硅胶奶瓶是采用液体硅胶制成,无毒无味,可以作为食品级用途;但塑料要达到良好的产品特性,就需要添加大量的抗氧化剂、增塑剂、稳定剂等,会对人体有害。其次是性质稳定性。
因为奶瓶是要经常清洗和消毒的,硅胶性质稳定,耐酸碱、耐热(-60°C-200°C)、又防潮;但塑料稳定性稍差,高温下或会分解出有害物质(如PC材质)。
其实硅胶和塑料都非常耐摔,到硅胶的软硬度是适中,手感更好。所以出玻璃奶瓶外,奶瓶一般都倾向于购买食品级的硅胶。
说起食品接触硅胶材料,大部分人可能不熟悉,但如果说起婴幼儿奶嘴、喂食勺、吸管杯的吸管或者各种色彩鲜艳的烘焙模具、铲子、刷子,以及各种厨具中用来密封的硅胶垫圈时,则几乎人人耳熟能详。这些用硅胶制成的餐具或用品,每天与入口的食物密切接触,到底安不安全?它们能否经得住高温加热?不能用来盛哪些食物?今天大家就来一一解答。
硅胶制品含哪些风险物质?
用于婴幼儿食品接触的硅胶材料产品主要有喂食勺(勺头)、奶嘴、吸管等,其材料中可能含有一些来源于原料、残留的添加剂等具有毒害作用的潜在迁移物,这些物质在产品使用过程中可能会迁移并污染婴儿食品或直接通过婴儿的吮吸进入体内,从而对孩子的健康带来危害。能迁移到食品中的有毒物质主要有:
1.亚硝胺、芳香胺等致癌物。亚硝胺化合物对于大家来说,其实并不陌生,大家经常说的腌菜、暴腌菜中所含的致癌物就是亚硝胺。那么,为什么奶嘴、喂食勺、密封垫等硅胶制品中也会有此类致癌物?这是因为,在橡胶制品(尤其是天然乳胶)的生产过程中,添加的一些硫化促进剂会与含氮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生成致癌物亚硝胺。为此,欧盟委员会及美国、德国、英国等相关机构都对其中的亚硝胺做出了测定标准和限量规定。
硅胶制品中的芳香胺类致癌物主要来自于各种鲜艳的烘培模具及硅胶密封垫等厨具,这其中的原理就跟不少颜色艳丽的衣服也经常会含有芳香胺致癌物一样,由于烘焙用具颜色都非常漂亮,其中的有机染料在生产过程中会释放芳香胺类致癌物质。
2.生殖毒性物质甲基硅氧烷。北京工商大学食品学院、北京市食品质量与安全实验室的封棣副教授研究团队经研究后指出,甲基硅氧烷既是硅胶的单体又是硅胶的老化产物,具有高检出率、高含量及以同系物形式存在的特点,并且在受热或浸泡过程中,它们会迁移至食品模拟物及真实食物中。近代毒理学研究表明,部分环状甲基硅氧烷对哺乳动物的多种生理过程有直接或间接的毒性作用。其中,环状挥发性甲基硅氧烷(D3-D6),能干扰内分泌,对免疫系统、肝脏、呼吸系统及神经均有不利影响,甚至会增加慢性中毒及致癌几率。欧盟将D4定义为第3类对生殖有毒的物质,丹麦环保局将D4作为生育能力受损的首要毒性成分。美国环保署(EPA)将D4、D5和D6定义为“高产量化学品”,并且将其列入斯德哥尔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公约审议清单。2016年3月,欧盟社会经济分析委员会(SEAC)召开全体会议,做出了限制D4和D5投放的决定。
3.非有意添加物。食品接触制品所用物质残留的杂质,制造过程中形成的反应中间体,降解产物及副反应产物都称为非有意添加物。这些物质都可能随食品进入人体,但其对健康的影响是未知的。此外,随着新材料、新产品的不断涌现,制品材料、添加剂也在不断更替,使产品增加了很多不可预料的物质。
如何减少有毒物质迁移析出?
奶瓶奶嘴、安抚奶嘴等。北京工商大学食品学院、北京市食品质量与安全实验室的封棣副教授研究团队经研究后指出,奶嘴中含有的风险物质主要包括硅氧烷、矿物油、芳香烃等,通过模拟迁移实验后表明,尽量避免高温下使用、避免与油脂类食物接触,并且减少接触时间,可以减少这些有毒物质向食品中的迁移,减少健康危害。无论是奶瓶奶嘴还是安抚奶嘴,高温煮沸可以降低这些物质在奶嘴中的含量,但同时也会降低奶嘴的使用寿命。使用的时候应注意检查表面有没有破损,一旦出现破损应及时更换。另外,也应观察其是否发生老化,如出现暗纹、刮痕及颜色发黄并变得不透明时,也要更换。
婴儿喂食勺、感温勺类。其中潜在的有毒物质含量比较高的为硅氧烷类和2,4-二叔丁基苯酚。2,4-二叔丁基苯酚是橡胶中常用的防老剂,其检出率为百分之百,且含量高,有较高的迁移风险,但其毒理数据目前尚不充分。喂食勺使用时应尽量避免长时间浸泡在热性食物或油性食物中,不要选太鲜艳的颜色,破损时需及时更换。
厨具、烘培模具。其检测出的潜在有毒物质与奶嘴中的大部分相同,但芳烃类物质更多,有可能是有机染料导致。应选择通过质量认证的大品牌,以避免遇到劣质硅胶。尽量选择颜色淡的,并减少使用频率或用其他不锈钢模具等替代。
什么材质最安全?
对于食品接触材料来说,如果只考虑化学物质迁移所引起的安全问题,最安全的应该是玻璃制品或陶瓷制品。最好选择容器内侧无彩色图案的玻璃或陶瓷容器,因为这些涂釉中可能含有有害物质铅、镉等重金属成分。其次是食品级的不锈钢材料,但一定要选择经过检测认证的,否则会有重金属超标的风险。婴儿硅胶用品安全吗,宝宝硅胶餐具安全吗,儿童硅胶制品安全吗